热门搜索:
营养饮食 食物相克 食物热量
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处方药 医保

通用名称: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410

生产企业: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该药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信息
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
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是硫酸氯吡格雷。其化学名称为消旋-a-(6,7-二氯噻吩并[3,4-c]哌啶-5(4H)-乙酸乙酯硫酸氢盐。分子式为C16H16ClNO2SH2SO4,分子量为419.03。

本品主要成份为:甲磺酸多沙唑嗪。

生产企业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6410

注册证号H20140367

说明
作用与功效

本品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该药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症治疗;高血压。

用法用量

波立维的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对于老年患者和肾病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服用本缓释片时,应用足量的水将药片完整吞服,不得咀嚼、掰开或碾碎后服用。不受进食与否的影响。最常用剂量为每日一次4mg。国外临床使用的最大剂量为每日一次8mg,国内目前尚无此临床经验。 常用剂量的多沙唑嗪可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副作用

1.对活性物质或本品任一成分过敏。2.严重的肝脏损害。3.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4.哺乳(参见妊娠和哺乳)。

本品上市前的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常见(>1%)的不良事件见下表。需要强调的是,在临床研究中报告的不良事件不一定是由药物本身引起的。 良性前列腺增生 耳和耳迷路异常:眩晕 全身和给药部位异常:乏力、周围性水肿 胃肠道异常:腹痛、消化不良、恶心 感染和侵染:类流感样症状、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异常:背疼、肌痛 神经系统异常:头晕、头痛、嗜睡 呼吸、胸廓和纵膈异常:支气管炎、呼吸困难、鼻炎 血管异常: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研究中,缓释片的不良事件(41%)与安慰剂(39%)相似,但低于普通片的不良事件(54%)。 老年(大于65岁)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性与年轻人群相似。 高血压 心脏异常:心悸、心动过速 耳和耳迷路异常:眩晕 胃肠道异常:腹痛、口干、恶心 全身和给药部位异常:乏力、胸痛、周围性水肿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异常:背疼、肌痛 血管异常: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系统异常:头晕、头痛 呼吸、胸廓和纵膈异常:支气管炎、咳嗽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瘙痒 肾脏和泌尿系统异常:膀胱炎、尿失禁 在上市后的临床应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由于缺乏本品在妊娠时的临床经验,因此有关本品在孕期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动物试验证明无致畸作用。动物试验发现,高剂量用药时可使胎儿存活率下降。孕期应避免使用本品。哺乳期:动物试验发现,多沙唑嗪在动物乳汁中蓄积,尚不清楚在人乳汁的情况,所以哺乳期不应使用本品。儿童用药:有关本品在儿童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证实。老年用药:常规剂量的多沙唑嗪可用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肝功能受损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成分

本品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该药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良性前列腺增生对症治疗;高血压。

药理作用

已在17500多例患者中对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其中9000例患者治疗不少于1年。在CAPRIE研究中,与阿司匹林325mg/日相比,氯吡格雷75mg/日的耐受性较好。在该研究中,氯吡格雷的总体耐受性与阿司匹林相似,与年龄、性别及种族无关。在CAPRIE和CURE研究中观察到以下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血液学异常:在CAPRIE研究,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均为9.3%。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所致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4%、1.6%。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0%,其中0.7%需住院治疗;接受阿斯匹林治疗的患者的相应比率分别为2.7%和1.1%。与阿司匹林相比,服用氯吡格雷的病人其他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7.3%比6.5%),但两个治疗组的严重事件发生率相似(0.6%比0.4%)。两个治疗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紫癜/挫伤/血肿,和鼻出血。其他发生率较低的事件为血肿、血尿和眼部出血(主要是结膜出血)。接受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的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4%,为0.5%。在CURE研究,与安慰剂+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未导致威胁生命或致死性出血的明显增加(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1.8%和0.2%∶0.2%),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导致严重、较小和其它出血的危险性显著增高:无生命危险的严重出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1.6%;安慰剂+阿司匹林:1.0%);胃肠道、针刺部位和小量出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5.1%;安慰剂+阿司匹林:2.4%)。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为0.1%。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导致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是剂量依赖性的(<100mg:2.6%;100-200mg:3.5%;>200:4.9%),安慰剂+阿司匹林导致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也是剂量依赖性的(<100mg:2.0%;100-200mg:2.3%;>200:4.0%)。在试验过程中出血(威胁生命、严重、较小、其它)危险性逐渐降低:0~1个月(氯吡格雷:599/6259,9.6%;安慰剂413/6303,6.6%);1~3个月(氯吡格雷:276/6123,4.5%;安慰剂144/6168,2.3%);3~6个月(氯吡格雷:228/6037,3.8%;安慰剂99/6048,1.6%);6~9个月(氯吡格雷:162/5005,3.2%;安慰剂74/4972,1.5%);9~12个月(氯吡格雷:73/3841,1.9%;安慰剂40/3844,1.0%)。在外科手术前停药5天以上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7天内发生严重出血的不多(氯吡格雷+阿司匹林:4.4%;安慰剂+阿司匹林:5.3%)。在搭桥术的5天内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安慰剂+阿司匹林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6%、6.3%。血液病:在CAPRIE研究,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分别有4例(0.04%)、2例(0.02%)出现严重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白细胞<0.45×109/l)。9599例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有两例出现中性白细胞计数为零,而阿斯匹林组的9586个病人中无人出现这种情况。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有一例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导致严重血小板减少症(<80*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0.2%、0.1%。在CURE研究,两组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数(氯吡格雷+阿司匹林:19例;安慰剂+阿司匹林:24例)或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数(3∶3)相似。在CAPRIE、CURE研究中观察到的其它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如下: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在CAPRIE研究,氯吡格雷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总发生率(例如:头痛、眩晕、头昏和半身感觉异常)低于阿斯匹林组(22.3%vs.23.8%,P≤0.05)。胃肠道:总体来讲,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如腹痛,消化不良,胃炎和便秘)氯吡格雷组为27.1%,而阿斯匹林组为29.8%。而且,由于胃肠道的副作用而退出治疗的氯吡格雷组为3.2%,阿斯匹林组为4.0%。但是,各组临床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3.0%vs.3.6%)。两个治疗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和恶心。其他还有便秘、牙病症、眩晕和胃炎等。腹泻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4.5%,明显高于阿斯匹林组(3.4%)。严重腹泻的发生率两治疗组相似(0.2%vs.0.1%)。消化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0.7%,而阿斯匹林组为1.2%。皮疹和其它皮肤病:皮肤及其附属组织疾病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15.8%(0.7%严重),明显高于阿斯匹林组13.1%(0.5%严重)。氯吡格雷组皮疹发生率高于阿斯匹林组(4.2%vs.3.5%)。氯吡格雷组瘙痒发生率也高于阿斯匹林组(3.3%vs.1.6%)。肝脏和胆道疾病:两治疗组肝脏和胆道疾病总发生率相似(3.5%vs.3.4%)。在CURE研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安慰剂+阿司匹林之间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上市后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下述上市后不良事件的自发报道,其中出血最多,大多数发生在第一个月治疗期间。出血:报道有些出血患者伴有致死性后果(特别是颅内、胃肠道和腹膜后出血);严重皮肤出血(紫癜)、肌肉-骨骼出血(关节积血、血肿)、眼睛出血(结膜、眼内、视网膜)、鼻出血、呼吸道出血(咯血、肺出血)、血尿和手术伤口出血均已有报道;已有患者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引起严重出血的报道(参见特别警告和特别应用注意)。血液学:极少数病例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200,000病人),也有极少数病例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技术<30×109/L)、粒细胞缺乏症、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各类血细胞减少。泌尿系统异常:极少数病例出现肾脏异常和肌酐水平升高。肝胆系统疾病:极少数病例出现肝功能试验异常、肝炎。过敏性疾病:已有过敏反应的报道:主要包括皮肤反应(斑丘疹或红斑疹,荨麻疹、urticaria、大疱疹、多形红斑等)和/或瘙痒。极少数病例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性水肿、类过敏反应、发热、关节痛及关节炎。其它:极少数病例出现味觉障碍、意识混乱和幻觉。

注意事项

由于出血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出血增加的临床症状,就应考虑进行血细胞计数和/或其它适当的试验。与其它抗血小板药物一样,因创伤、外科手术或其它病理状态使出血危险性增加的病人和接受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肝素、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抑制剂或溶栓药物治疗病人应慎用氯吡格雷,应密切随访,注意出血包括隐性出血的任何体征,特别是在治疗的最初几周和或心脏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之后。因可能使出血加重,不推荐氯吡格雷与华法林合用。在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抗血小板治疗并非必须,则应在术前停用氯吡格雷7天以上。氯吡格雷延长出血时间,患有出血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眼内疾病)的患者慎用。应告诉患者,当他们服用氯吡格雷(单用或与阿司匹林合用)时止血时间可能比往常长,同时病人应向医生报告异常出血情况(部位和出血时间)。在安排任何手术前和服用任何新药前,病人应告知医生,他们正在服用氯吡格雷。应用氯吡格雷后极少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有时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其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有neurological表现、肾功能损害或发热。TTP是一种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包括进行去血浆治疗。因缺乏有关研究数据,在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的最初几天不应开始氯吡格雷治疗。因缺乏有关研究数据,急性缺血性中风(短于7天)患者不推荐使用氯吡格雷。肾功能损害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有限,所以,这些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中度肝脏疾病患者的可能有出血倾向,这类病人使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有限,因此应慎用氯吡格雷。服用氯吡格雷后,未见对驾驶或心理学检测产生影响。

1. 初始剂量应低,逐渐增加;2. 避免突然停药;3. 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4. 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5. 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药品查询

药企入驻
申请快捷、曝光率高、上线快

最新资讯

更多

热门药品

更多

药企推荐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