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體征
1、卡他期或痙咳前期 起病時有咳嗽、打噴嚏、流涕、流淚,有低熱或中度發熱,類似感冒癥狀。3~4天后癥狀消失,但咳嗽逐漸加重,尤以夜間為重。此期傳染性最強,可持續7~10天,若及時治療,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展。
2、痙咳期 卡他期未能控制,患者出現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其特點是頻繁不間斷的短咳10余聲,此時由于咳嗽而造成胸腔內負壓,加之吸氣時,聲帶仍處于緊張狀態,空氣氣流快速地通過狹窄的聲門而發出一種雞鳴樣高音調的吸氣聲,接著又是一連串陣咳。如此反復發作,一次比一次加劇,直至咳出大量黏稠痰液和嘔吐胃內容物而止。痙咳發作前有誘因,發作時常有喉癢、胸悶等不適預兆。嬰幼兒和新生兒百日咳癥狀比較特殊,無典型痙咳,由于聲門較小可因聲帶痙攣和黏稠分泌物的堵塞而發生呼吸暫停,因缺氧而出現發紺、甚至抽搐,亦可因窒息而死亡。成人或年長兒童,百日咳癥狀輕,而且不典型,主要表現為干咳,無陣發性痙咳,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增加不明顯,大多被誤診為支氣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3、恢復期 陣發性痙咳次數逐漸減少至消失,持續2~3周好轉痊愈。若并發肺炎、肺不張等??砷L達數周之久。
2、百日咳的病因
百日咳是一種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嚴重潛在致死性疾病,由于小于6個月嬰兒不能被疫苗充分保護,該年齡段百日咳患兒住院率達80%,死亡率接近1%;我國百日咳疫苗從3月嬰兒開始接種,但是百日咳最危險的是對于1個月左右新生兒,今天收治的患兒發病已經20天,也就是出生后20天出現癥狀,一周前癥狀最嚴重,有全身的青紫等窒息表現。
3、預防護理
1、控制傳染源 在流行季節,凡確診的患者應立即隔離至病后40天,或隔離至痙咳后30天。對接觸者應密切觀察至少3周,若有前驅癥狀應及早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 由于百日咳桿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弱,無需消毒處理,但應保持室內通風,衣物在陽光下暴曬,對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則應進行消毒處理。
3、提高人群免疫力 目前已用于預防接種的百日咳菌苗有全細胞菌苗和無細胞菌苗,全細胞菌苗為常規菌苗,即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制劑。
4、飲食保健
1、辛辣油膩食物:姜、蒜、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對氣管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炎性改變;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膩食物易損傷脾胃,使其受納運化功能失常,可使病情加重。故本病患兒應食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
2、海鮮發物:百口咳對海腥、河鮮之類食物特別敏感,咳嗽期間食海腥之物,會導致咳嗽加劇,這類食物包括海蝦、帶魚、螃蟹等。
3、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往往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使機體康復功能減弱,并且使痰量增多。百日咳患兒往往在食生冷食物后咳嗽加劇,特別是冰凍汽水、冰淇淋,這些食品是又冷又甜,吃下去后痙咳加劇是常見的事情。再則食物必須煮熟煮爛,使之易于消化,百日咳患兒病程較長,食物宜以熟、爛、易于消化為主。在冬季發病時。應忌吃火鍋。
4、激素:本病治療時如未經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就用激素治療,可使炎癥擴散,不利于患兒康復。
5、溫補類藥物:本病炎癥期和痙咳期忌用溫補類藥物,以免助陽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