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缺乏可能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引發反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反應、消化系統問題以及生長發育遲緩等后果。這種情況可能與遺傳、藥物影響或免疫系統疾病有關,需及時就醫明確原因。
1、反復感染
Igg是體內最主要的抗體類型,可中和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當Igg水平不足時,機體對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常見病原體的防御能力顯著下降,易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皮膚化膿性感染,感染頻率可能達到每月1-2次。
2、自身免疫性疾病
Igg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其缺乏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衡。約20%-30%的Igg缺乏患者會出現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表現為關節腫脹、皮膚紅斑等癥狀,需通過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片進行治療。
3、過敏反應
Igg可抑制IgE介導的過敏反應。當Igg水平不足時,患者發生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概率增加3-5倍,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時易出現打噴嚏、喘息等癥狀,需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組胺藥物控制。
4、消化系統問題
胃腸道黏膜分泌的Igg可維持腸道菌群平衡。缺乏時可能出現慢性腹瀉、乳糜瀉等消化吸收障礙,導致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臨床常通過腸內營養支持聯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調節菌群。
5、生長發育遲緩
兒童長期Igg缺乏會引起持續性感染和營養吸收不良,導致身高、體重增長落后于同齡人約2個標準差。這種情況需在感染控制后,通過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療促進發育。
Igg缺乏患者應定期監測免疫球蛋白水平,避免接觸感染源。出現持續發熱、體重下降等癥狀時,建議至免疫科進行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和基因篩查。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包括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和免疫球蛋白替代療法,不可自行購買免疫增強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