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胸腔積液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肝性胸腔積液與肝病有關,發生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此類病人常發生在既往腹部手術史,特別是肝門區手術者。
二、發病機制
多數學者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低蛋白血癥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②奇靜脈側支循環建立后壓力增高引起血漿外漏。
③胸腔內淋巴管破裂。
④淋巴網吸收:橫膈兩側淋巴網發達,吸收腹水并轉移至胸膜腔積聚。右側胸液發生率大大高于左側,這是由于右側橫膈淋巴網比左側發達之故。
⑤當腹腔內壓力大于胸腔內壓力時,膈肌腱索變薄,形成小泡,小泡破裂,腹水直接漏入;腹水也可通過橫膈孔直接進入胸腔內。Singer報道尸檢中發現橫膈腱索部位有小孔存在,當肝硬化并發腹水時腹壓增高,橫膈腱索部位變薄形成小泡,當小泡破裂時腹水進入胸腔。橫膈小孔破裂時若累及小血管則引起出血,出現血性胸腔積液、腹水。當裂孔較大時,液體可自由出入胸腹腔,部分病人當抽除腹水后胸腔積液也隨之減少,此現象支持這一機制;當裂孔較小時可形成活瓣,吸氣時胸腔內負壓使腹水進入胸腔。Rubinstein等人用標記核素的膠體(99mTc)注入腹腔后,胸液中可檢測到此元素,反之腹腔內則測不出此元素,進一步說明橫膈小孔的單向活瓣作用。
⑥乙肝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胸膜,其中沉積于毛細血管壁,引起毛細血管炎癥,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滲出增多形成胸腔積液。
⑦肝臟近膈面腫瘤直接刺激侵蝕膈肌,產生胸膜反應,滲出增多形成胸腔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