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表皮內瘤變檢查
1.宮頸細胞學、肛門細胞學檢查:
1)具體操作:用生理鹽水紗布將角朊浸軟后,用刀片刮除表面組織,然后刮取其下面的上皮做細胞學檢查。取材時需根據病灶情況決定取材深度,一般不需達皮下脂肪層。做肛門細胞學檢查則應選擇細胞刷。
2)優點:雖然角化上皮的細胞學檢查不能取代活檢,但是在反復、持續HPV感染患者中,由于常存在持續、微弱的醋白上皮,因此做此項檢查可減少重復活檢的次數。
2.活組織病理檢查:
若細胞學檢查表現為不典型性,則應行活檢術。對可疑病變部位也應行活檢術,并需要多點取樣活檢。多點活檢可明確上皮下擴散的深度,以指導手術的深度。活檢前可局部噴灑利多卡因可減少操作的不適感。若采用激光等無標本的治療手段,排除浸潤則尤為重要。
陰上皮內瘤樣病變常可見病理性核分裂、上皮的中上層出現較活躍的有絲分裂,核漿比例增加、散在多核及未成熟細胞的增加。另外還包括角化過度、角化不全等非特異性改變。在VIN淺層細胞,尤其在VIN1和VIN2中,常可見到由HPV感染所致的病變,如胞漿內可形成伴有胞核偏位的核周空暈,細胞膜增厚等。
3.陰道鏡:
陰道鏡檢查可提高檢測鄰近組織病變的敏感性。一些研究發現在VIN原發病灶周圍約有80%存在VIN病變,主要發生于年輕患者;而在>40歲以上的婦女,在原發灶周圍約35%存在VIN病變。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對一些高危的尤其是年輕婦女應徹底檢查整個外陰。
4.肛門鏡:
電子肛門鏡在肛腸領域大多數運用于肛門、直腸疾病都可以運用電子肛門鏡進行精確檢測,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瘺、肛門膿腫、肛門 瘙癢、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等多種肛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