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硬脊膜外膿腫一般治療
一、治療
應在早期未出現完全性截癱之前做出診斷并予以積極手術治療,一旦延誤出現完全性截癱,則術后脊髓功能難以恢復,因此診斷一經明確,應實施緊急手術,手術的目的是:明確病原微生物的類型;清除膿液和肉芽組織;解除脊髓的機械性壓迫;充分引流,手術應切除膿腫部位的椎板,切除的范圍上下界應達正常硬脊膜,側方要寬,但不要損傷關節面,如果膿腫累及節段太多可作椎板間斷切除,以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術中應徹底清除膿液和肉芽組織,并用抗生素鹽水反復沖洗,不可切開硬脊膜,以免感染向硬脊膜下腔擴散,術中應注意骨蠟,凝膠海綿不應留置傷口內,防止異物反應導致的傷口不愈合,硬脊膜外腔應放置引流條或橡皮管,以利于術后炎性滲出物的持續流出,必要時還可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液體向殘腔內反復沖洗,一般引流可在術后2~4天拔除,對于膿腫位于脊髓前方并合并有椎體骨髓炎的患兒,常常采用體腔外椎體后外側入路清除膿腫,避免經腹腔或胸腔入路,以免感染向胸腹腔的播散,術中應清除壞死的椎骨碎片,術中膿液應常規作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術后靜脈點滴大劑量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在未確定何種致病菌感染的情況下,多采用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可選用頭孢三代抗生素,然后根據細菌培養得結果作相應的調整。
對于單純的硬脊膜外膿腫,通常靜脈點滴抗生素治療3~4周后繼續口服抗生素4周,而合并有椎體骨髓炎的患兒,抗生素靜脈治療的療程需延長到6~8周。
二、預后
本病的治療效果與病程的緩急,致病菌的毒力,患兒的全身狀況,脊髓的受壓程度和手術時機的選擇有直接關系,在第一或第二期手術,效果較好,若在截癱出現6~12h后手術,則神經功能恢復者甚少,硬脊膜外膿腫患者的病死率為18%~23%,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感染難以控制,死于敗血癥。
②死于術后并發癥,如尿路感染或褥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