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精準定位一般采用肌肉偏厚,杜絕大神經大血管的屁股,日常生活中常會稱之為“在屁股上打針”,實際上還能夠打在手臂的三角肌。它與皮注的差別取決于,所注射的藥水刺激較強,劑量很大,應用更大的針管和針筒(皮注用1ml針筒,肌肉注射用2~5ml的針筒),入針很深且針筒與皮膚表層豎直。
簡述
臨床醫學上開展肌肉注射,一般都選用臀大肌,也是有選用三角肌和肱二頭肌注射的,但對三角肌開展肌肉注射的實際位置,一般覺得在一整塊肌肉上面能開展注射。但我們在很多年臨床護理中發覺,有某些病案由肌肉注射部位不善造成橈神經和腋神經的損害,有些是立即利人挽神經和膠神經干。
方式1:大拇指指定:病人側臥或站起,求美者一手上手指指腹(注射左邊屁股求美者取右手,注射右邊取左手)放置病人髂前上棘,大拇指平行面向后并彎折,手指尖所觸處即注射點(約在大轉子里側上邊2~3橫指處)。方式2三線定區:直線:從髂前上棘繞向背側至臀裂;垂直線:作均分一側屁股與直線交叉的垂直線。
注射精準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精準定位(1)十字法:從臀裂端點往左邊或右劃一直線,隨后從髂脊最高處中作一垂直平分線,出外上邊四分之一點處注射位置(繞開內角)。
(2)連線法:取髂前上棘和尾椎骨連線的外上三分之一點處注射位置。
2、臀小肌注射法姿勢(1)側臥:上腿挺直,下腿稍彎折。
(2)俯臥位:腳尖相對性,足跟分離。
(3)仰臥:注射時,囑患者肌肉放松,勿焦慮不安。
(4)座位:囑坐正,釋放壓力部分肌肉。
3、臀小肌、臀小肌注射法精準定位(1)以無名指尖中和手指尖各自放置髂前上棘和髂脊外緣處,髂脊、無名指、中拇指便組成一個三角形,注射位置在無名指和中拇指組成的角內。
(2)以髂前上棘兩側三橫指處(患兒以自身手指頭總寬為標準)。
4、股外側肌注射法精準定位位置為大腿根部中區兩側,大概7.5公分寬,坐落于膝上10公分,髖關下10公分上下。
5、手臂三角肌注射法精準定位位置為手臂兩側,自肩峰下2-3橫指。
操作流程
(1)齊備用物排攜床前,核查,向患者表述,以獲得協作。
(2)協助患者取適度姿勢,用2%魚石脂和70%酒精或獨立用3%絡合碘消毒殺菌皮膚,待干。
(3)排空提取藥品之注射器內氣體。
(4)用右手大拇指和無名指分離皮膚,左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拇指固定不動針栓。針管和注射位置程mp,迅速刺進肌肉內,一般入針約2.5~3cm(針管的2/3,削瘦者及患兒酌減)。
(5)松掉右手,抽搐活塞桿,如無加血,固定不動針管,引入藥品。注射畢,以干棉球輕按入針處,另外迅速拔針。
(6)協助患者臥于舒服姿勢。清除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應留意以下問題:
(1)需要二種藥水另外注射,應留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加血時,即可引入藥品。
(3)注射位置合適于個人。2歲下列嬰兒不適合采用臀大肌注射,應取用臀小肌、臀小肌注射。因兒童在無法獨自一人行走前,其腰部肌肉一般生長發育不太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害腰椎壓迫神經的風險。
(4)精準定位精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防止損害腰椎壓迫神經。
(5)切忌將針管所有刺進,防止針管從對接處斷裂。一旦針管斷裂,維持部分及身體沒動,快速用血管鉗捏住斷端拔出來。如斷端所有進到肌肉,則行手術治療取下。
(6)需要長期性肌肉注射的患者,注射位置要常常拆換,防止部分產生硬塊,若出現硬塊,則可采用暖手袋或熱敷臉、針灸理療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