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常有家族性,許多人伴有腋臭癥。對這種情況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只要保持外耳道清潔,避免過多的刺激,預防感染就行了。 如果流出來的液體是漿液性,外耳的皮膚上又伴有紅斑丘疹或水皰,有時液體流到哪里,哪里的皮膚就出現紅斑或水皰,這種情況大多是外耳道濕疹。 如果流出來的是血性液體,可能是由于兒童用手指挖耳所致,或是耳道內長了乳突狀瘤,或是異物刺傷等,這些需要尋找原因,對癥處理。如果是一個長期有慢性中耳炎的成年人或中老年人,突然流出血性液體,則要想到是中耳癌的可能,應及時請醫生檢查。如果頭部受了外傷,或者小兒從床上跌下,發現耳道內有清亮的液體流出,說明顱底有了骨折。這種清亮的液體是腦脊液或稱腦脊液耳漏。 如果流出的液體是粘膿性,而外耳道又沒有癤腫的話,則液體大多數來自中耳,不同類型的中耳炎有其各自不同的特點。
耳漏:從外耳道內流出一些非膿性的液體,醫學上稱為“耳漏”。外耳道內如果經常有淡黃色粘稠油狀物,這是外耳道皮脂腺分泌過多的緣故,也稱為脂溢性外耳道炎。
耳溢液:系指外耳道積聚或從外耳道流出的液體,是耳部疾病常見癥狀之一。偶爾可由鄰近組織的病變所致。
耳流膿:耳流膿也稱為耳漏,為耳病常見癥狀。耳流膿時、應注意膿的性質、多少及有無臭味等以作鑒別。外耳道炎時,可有水樣分泌物。
耳道流膿:當外耳道或中耳出現炎癥時,都可以出現耳道流膿的現象。中醫把以耳膜穿孔、耳內流膿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統稱膿耳。
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同時,還應積極治療鼻及咽部慢性炎癥,如慢性扁桃體炎等。
注意保持耳內清潔。不可用力摳鼻。
預防鼓膜外傷,已有鼓膜外傷未愈或者陳舊性穿孔者不宜游泳,洗澡時須防止水入耳內。
哺乳期的媽媽應正確掌握哺乳姿勢,哺乳時應將寶寶抱起,使頭部豎直。如乳汁過多應適當控制流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