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平滑肌瘤檢查
一、檢查:
1.血常規檢查:
可有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提示貧血存在。
2. 糞便潛血實驗:
消化道常呈間斷性小量出血,表現為糞便潛血實驗陽性或黑便。
3.組織病理學檢查:
腫瘤邊界清楚,無包膜;鏡下示分化好的梭狀細胞交錯成束,有含量不等的纖維結締組織和成纖維細胞。
4.X線檢查:
上消化道鋇餐典型征象為突入胃腔內之腫物,胃內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外形整齊,邊緣清楚,周圍黏膜和胃壁正常,無蠕動功能障礙,腫瘤并發潰瘍者,于腫瘤形成的充盈缺損區,常可見一深在龕影,周圍光滑,無黏膜聚集現象,與一般消化性潰瘍不同。漿膜下腫瘤或腫瘤向胃外突出時,由于腫瘤的牽拉和壓迫,可使胃壁產生畸形,或呈外在壓跡樣缺損之表現。但對腔外腫瘤及早期腫瘤較難發現,有時易將胃平滑肌瘤合并潰瘍誤診為消化性潰瘍。
5.腹部B超檢查:
采用飲水法超聲檢查可清晰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生長方式及其內部回聲結構,對診斷胃平滑肌瘤有一定價值,缺點是難以確定其性質和組織來源。若能結合胃鏡活檢檢查,則可大大提高診斷率。聲像顯示平滑肌瘤邊緣光滑,內呈均勻性低回聲。
6.超聲胃鏡:
目前被認為是提高早期診斷率的最有價值的手段,文獻報道其符合率達63%。能同時顯示胃腔內外瘤體全貌,不僅可發現早期病變,還可了解腫瘤的大小和深度,但由于價格昂貴,國內尚未普及。
7.CT檢查:
影像特點為:上腹部實性腫塊,與一側胃壁關系密切,有時能清楚地顯示胃壁向胃腔內突出或向胃外突出,腫塊多小于5cm,呈圓形或類圓形,表面光滑。腫塊密度多均勻,偶可見鈣化。增強掃描可見動脈期病灶多呈低強化改變,延遲掃描多呈均勻中等強化,偶可見中心部壞死不強化的低密度灶。
8.胃鏡檢查:
普通內鏡可以直觀腔內型腫瘤的形態大小及生長特點,亦可直接行組織活檢以取得病理學證據,甚至可經胃鏡行胃平滑肌瘤摘除術。但對于沒有侵犯黏膜的腫瘤及腔外型腫瘤則意義不大。可見半球形或球形隆起,表面黏膜 緊張光滑,色澤與周圍黏膜相同,頂部有時可出現缺血壞死性潰瘍,術前確診較困難,常需要組織學檢查才能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