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的健康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當頸椎出現問題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強行變直,但是這種變質的類型包括很多,有的是生理性的,還有的是自然性的,頸椎自然曲度變直屬于一種生理性的表現,一般就是由于在睡覺的時候,長時間一個姿勢沒有及時的活動,造成局部血液不循環。
癥狀
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等。常訴說不知把頭部放在什么位置
為好,癥狀常于晨起,勞累、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劇。早期可有頭頸、肩背部疼痛,有時疼痛劇烈.不敢觸碰頸肩部,觸壓則痛,約有半數病人頭頸部不敢轉動或歪向一例,轉動時往往和軀干一同轉動。
頸項部肌肉可有痙攣,有明顯的壓痛。急性期過后常常感到頸肩部和上背部酸痛。病人常自訴頸部易于疲勞。不能持久看書、看電視等;有時可感頭痛,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或活動時頸部出現響聲,少數病人可出現短暫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脹麻。
病因
本病大多由于風寒、潮濕、枕頭不適或臥姿不當、頸肌勞損、頭頸部長時間單一姿勢、姿勢不良或過度疲勞等造成頸椎間盤、突間關節及肌肉、韌帶等勞損所致。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導致頸肌的痙攣、勞累或肌力不平衡而出現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造成頸椎關節囊及韌帶的松弛,頸椎小關節失穩,此類改變刺激了頸神經根背側支及副神經而致發病。
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此型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由于癥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復發作使病情加重,不少反復落枕的病人即屬于此種改變。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此型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最為有利的時機。
常見原因
生活習慣
坐姿不正確、低頭玩手機、職業性工作(如長期低頭工作的職業)、缺乏運動這些導致頸椎病的因素已廣為人知,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睡眠。"不少人早晨起床,出現頸背酸痛、肢體麻木等不適,表現出'落枕'的癥狀。人們通常認為這是睡覺姿勢不好,又或者是吹了冷風所致。
實際上,這有可能是枕頭不合適導致的。平時我們說低頭超過1小時,頸椎就很容易受累。而一個成年人每天約有1/4至1/3的時間是在睡眠(枕頭上)中度過。人睡著時,在每個長達90-120分鐘的睡眠周期中,基本保持一個姿勢不動。若枕頭長期用得不對,會引起頸椎曲度改變,導致頸椎失穩、關節錯位、韌帶損傷等慢性勞損,久而久之就發展成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