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律不齊是一種心臟疾病,常見發病于青年人士,由于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們飲食和作息習慣不規律就會引起身體疾病,竇性心律不齊會導致身體出現一些其他并發癥等,那么竇性心律不齊是什么呢?
1.病因
多見于健康小兒,其中3歲以后兒童多見,嬰幼兒少見,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現,而當心率增快時或運動、清醒時心律可變整齊。藥物如洋地黃、嗎啡、β受體阻滯劑可致心律不齊。也可見于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兒。
2.臨床表現
小兒癥狀較成人為輕,常缺乏主訴,個別年長兒可敘述心悸、胸悶、不適。常于聽診或心電圖檢查時發現,竇性心律不齊可與呼吸的周期有關,吸氣時加快,呼氣時減慢。竇性心律不齊無臨床意義。
3.心電圖特點
(1)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竇性P波;心律不齊與呼吸有關,呼氣時減慢,吸氣時加快,屏氣時心律轉為規律;同一導聯上,P-P間距相差0.12秒以上;
(2)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表現與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基本相同;心律不齊與呼吸周期無關。
4.治療
竇性心律不齊不需要治療,存在原發病的則對癥治療。
分類
竇性心律失常分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停搏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1.竇性心動過速
正常成人竇性心律的頻率>100次/分,稱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時,P-R間期、QRS及Q-T時限都相應縮短,有時可伴有繼發性ST段輕度壓低和T波振幅偏低。常見于運動、精神緊張、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失血、心肌炎和擬腎上腺素類藥物作用等情況。
2.竇性心動過緩
竇性心律的頻率<60次/分時,稱為竇性心動過緩。老年人和運動員心律相對較緩。顱內壓增高、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使用β-受體阻滯劑等可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緩低于40次/分較少見。
3.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心律的起源未變,但節律不整,在同一導聯上P-P間期差異>0.12s。竇性心律不齊常與竇性心動過緩同時存在。較常見的一類心律不齊與呼吸周期有關,稱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多見于青少年,一般無臨床意義。另有一些比較少見的竇性心律不齊與呼吸無關,如與心室收縮排血有關的(室相性)竇性心律不齊以及竇房結內游走性心律不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