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期望往往背道而馳,導致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并不是那么和諧,存在不少問題,父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甚至有孩子認為父母并不愛自己,這種誤會的產生往往是由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愛孩子的表現。
父母不愛孩子的表現
一、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很多父母就認為給了孩子生命,孩子的一切都要聽從安排,他們把有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或者兒時未滿足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實現。比如有的父母沒有考上大學,那么他們內心會覺得孩子一定要考上;有的父母兒時曾有做畫家的夢想,就逼迫孩子從小學畫畫,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不考慮孩子喜歡什么、適合什么,忽略孩子的個性發展,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長此以往,孩子接收到的都是“爸爸媽媽從來不問我喜歡什么,我愿意干什么,爸爸媽媽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他們自己,而不是為了我!”
二、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懂得贊美
中國的父母很少贊揚自己的孩子,卻對別人家的孩子贊賞有加,這是中國家庭或者說是中國式的父母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很多家長總是愛提醒孩子的缺點,忽略孩子的進步,“你就不能動作快點嗎?”、“你看你畫的像什么,蝴蝶怎么能這么畫呢!”……家長的出發點肯定是為孩子好,希望孩子能改正。當然很多家長也會表揚孩子,但卻是含糊其辭,不是“嗯,還行!”就是“還不錯,繼續保持!”。
有調查數據表明,父母對學齡前孩子表揚的多,當孩子上小學后,父母則比較吝惜自己的表揚,對孩子的表揚變得輕描淡寫。父母不懂得贊美表揚,而經常數落孩子,孩子可能會不確定父母是不是愛自己,因為在孩子看來,自己做什么,爸爸媽媽都不滿意!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什么都不愿意去嘗試。
三、二胎家庭中忽略了大寶
二寶剛出生,肯定全家人注意力都在小的身上了,而這時候是大寶最容易失落的時候,即使媽媽有心照顧大寶也脫不開身,大寶會產生一種失寵的感覺,認為爸爸媽媽不那么愛自己了。大寶和二寶,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從內心里當然兩個都愛!但在細節上也要注意,不要讓敏感的大寶誤以為爸爸媽媽更愛弟弟/妹妹,這里給爸爸媽媽們推薦幾種做法:
(1)物質上別忽略了大寶,給二寶買衣服買玩具的同時,也給大寶買一份吧。
(2)當二寶睡著時,爸爸媽媽可以抽空多陪陪大寶。
(3)別人夸獎二寶時,你一定要多提及你的大寶。
(4)二寶出生后,父母也要花時間多帶大寶出去玩,不要讓大寶感覺有了弟弟/妹妹,自己就會犧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