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痿,是男人都害怕又都容易遇到的病。統計發現,普通人群中約9%的成年男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陽痿,我國城市居民男性陽痿的總患病率高達 25.9%,其中 40 歲以上中老年男性占 41.5%~72.9%,年齡越大越容易陽痿,60 歲以上的男性中患病率更高。
可令人困惑的是,為什么看了很多醫生,補了很久的腎,陽痿還是好不了呢?歸根結底,是治療方向不對。
現代社會環境下,臨床上的陽痿,特別是心理性陽痿或功能性陽痿的主要病機是肝郁腎虛,只補腎療效有限。
中醫治療肝郁腎虛型陽痿方法多樣且效果顯著,但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臨床上陽痿的辨證標準不統一,導致肝郁腎虛型陽痿的診治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需要醫生有豐富的經驗才能判斷。
今年已經70歲的張幼玲醫生,已經在男科領域默默耕耘了近50 載。
從上世紀 80 年代起,張幼玲便投身于男科臨床工作。在時代的變化中,他發現,隨著社會發展節奏加快,男性陽痿的病因也在發生改變。工作競爭、家庭責任、經濟負擔等重重壓力,像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男性的身心。
在長期的高壓環境下,男性的情志問題日益凸顯,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如影隨形,導致肝氣郁結。男子之氣不可郁結,若憂慮太過,則擾傷心神,日久則肝失條達,宗筋失養而痿軟不用。
所以肝郁,這一在中醫理論中與情志密切相關的因素,逐漸成為導致陽痿的關鍵病因。
然而,在當下,許多醫生在治療陽痿時,仍局限于傳統的補腎觀念。他們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生殖,陽痿必然是腎虛所致,于是開出一味味補腎壯陽的藥物。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許多患者服用了大量補腎藥品,病情卻毫無起色,甚至有的還出現了上火、口干舌燥等不良反應,越拖病情越糟糕。
張幼玲接診過許許多多這樣的患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這種千篇一律、只重補腎的治療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變化下男性陽痿的復雜病因。
在中醫理論中,肝與男性生殖系統密切相關。肝主疏泄,具有調節情志、調理氣機、促進男子排精等重要功能。《景岳全書》 言: “憂郁太過,多致陽痿。”《慎齋遺書》 亦言:“郁郁不樂,遂成傷肝,肝木不能疏達,亦致陽痿不起。”
肝經循行環繞經過男性外陰,若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氣機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影響宗筋(男性生殖器)的正常功能。這就好比一條河流,若被巨石堵塞,水流便無法順暢通過,下游的農田得不到灌溉,自然生機全無。而男性若長期處于壓力之下,情志失調,肝氣就會像被堵塞的河流一樣,郁結不舒,進而影響性功能。
為了探索出一條真正有效的治療之路,張幼玲有過一段漫長而艱辛的鉆研時光。當時的他一邊繁忙的接診,記錄臨床,一邊扎進堆成山的中醫書籍中,從《黃帝內經》《難經》到《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從歷代醫家的經典論述到民間流傳的偏方驗方,他都細細地研讀、分析、總結。
他通過不斷在臨床實踐中摸索、驗證,向前人學習,向同行學習,向老藥農學習等方式,再結合家傳治療男科、肝病的古方和經驗,一步一步,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漸形成了一套以疏肝為核心、兼顧補腎的獨特治療體系。
在治療過程中,他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病情和病因,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做到對癥下藥、一人一方。
對于肝郁癥狀較輕的患者,他以疏肝理氣為主,選用柴胡、香附、郁金等中藥,如同一把把靈動的鑰匙,打開患者郁結的肝氣,讓氣血重新順暢運行。同時,搭配一些溫和的補腎藥物,如枸杞子、菟絲子,起到輔助調理的作用,增強患者的體質。
而對于肝郁癥狀較重,且伴有腎虛的患者,他則采用疏肝與補腎并重的治療方法。在疏肝方面,加大用藥劑量,并配合家傳散劑,增強療效,達到疏肝解郁、補腎壯陽的目的。他的治療注重整體性,許多患者經過他的調理后,不僅陽痿恢復,身體整體機能也得到了改善。
有一位45歲的中年患者,因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出現了陽痿癥狀。他四處求醫,服用了各種補腎藥物,但病情始終不見好轉。來到張幼玲醫生的診所時,他面色憔悴,神情焦慮,對治療幾乎失去了信心。張幼玲醫生耐心地為他把脈診斷,發現他脈象弦澀,舌苔薄白,結合他的癥狀和病史,判斷他屬于肝郁腎虛型陽痿。
于是,張幼玲醫生為他制定了以疏肝理氣為主、補腎為輔的治療方案。在治療初期,患者并沒有明顯的改善,甚至有些懷疑治療的效果。但張幼玲醫生不斷鼓勵他,讓他堅持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患者逐漸感覺心情舒暢了許多,壓力也減輕了不少。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的陽痿癥狀明顯好轉,性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患者激動不已,對張幼玲醫生感激涕零。
還有一位老年患者,因長期患有慢性疾病,身體虛弱,加上情志不暢,導致陽痿。張幼玲醫生為他診斷后,認為他肝郁與腎虛癥狀并存,且病情較為復雜。于是,他采用疏肝與補腎并重的治療方法,在中藥調理的基礎上,結合飲食調整,叮囑患者多吃一些具有疏肝補腎作用的食物,像山藥、黑豆、核桃等。經過幾個月的堅持治療,患者的身體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陽痿癥狀也得到了很理想的恢復。
張幼玲的疏肝治痿方法,是中醫生命力的見證,中醫能在幾千年中發展不絕,就在于它能在任何時代根據疾病特點服務好百姓,它是靈活的,只在于醫者會不會用好它。
如今,張幼玲醫生依然堅守在臨床,用自己的醫術和愛心,為被男科困擾的患者排憂解難。他說,為患者解決痛苦,是我學醫的初衷,干得動就一直干,多治好一個人多貢獻一分價值。